市场监管总局、中消协提示:别信普通食品“保健”“治病”宣传
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 近日,保健市场监管总局、市场示别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提示,监管提醒广大消费者,总局中消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,协提信普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效,通食不要盲目相信此类宣传。品治 近期,病宣有些网购平台不法商家把普通食品包装成“保健酒”“增高粉”“瘦身咖啡”,保健甚至宣称鱼油、市场示别代用茶、监管蓝莓、总局中消氨糖软骨素、协提信普红曲胶囊等产品具有疾病预防治疗功效。通食个别品牌打着“营养师”“知名专家”旗号推销保健品,品治诱导消费者高价购买。 根据我国法律法规,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、药品有着严格区分。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标签、说明书,不得含有虚假内容,不得涉及疾病预防、治疗功能。保健食品不是药物,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。同时,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广告法》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等法律法规也严令禁止对食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。消费者既要防范普通食品冒充保健食品,又要防范食品冒充药品。一方面,不法商家为兜售普通食品,刻意模糊普通食品与保健食品、药品界限,明示或暗示普通食品具有保健功能或功效,比如在市场营销环节通过口头宣讲、微信群、宣传册、直播间话术等大肆宣传功效,炒作“养生”“天然”“调理”“减肥”等概念。另一方面,不法商家为兜售保健食品,通过虚构科学实验、营养指导、专家背书等方式,夸大功效或者宣传具有“降血压”“抗癌”等疾病预防或治疗功效。 消费者选购声称具有健康功效和保健功能的食品时,要认清、认准产品包装标识是普通食品、保健食品还是药品。购买保健食品要认清“蓝帽子”标志,依据保健功能和适宜人群科学选用并按标签、说明书的要求食用。保健食品产品注册备案信息可在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查询。网上选购保健食品,要通过正规的电商平台,切勿轻信来源不明的朋友圈、微信群、小程序等推销信息。线下选购保健食品要到正规的商场、超市、药店等经营单位购买,并索要发票或销售凭据。(鞠闻)
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玻璃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 铝硅酸盐玻璃有什么用途,行业资讯
- 网购芒果因疫情等原因延误腐烂 消费者该不该获赔?
- 州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会议召集人名单
- 羊毛在她手里千变万化 玩偶、动物、摆件信手“戳”来
- 泉州市第29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
- 衣柜想要发展 需将新元素新理念落实到位
- 泉州一驾考学员酒后上考场 科目二考试资格被取消
- 多元化渠道≠高销量 灯饰企业营销还得靠口碑
- 汉阴县初级中学教育集团召开2024年秋季学期第一次集团例会
- 拉涅利:大家振作起来!
- 莫拉蒂:对拉涅利和球员们有信心
- 辽宁沈阳:消费维权法律援助团成立
- 萨拉特:这将是我的重要一年
- 湖北荆州:消费体察活动开进网络直播间
- 『三国志 霸道』新赛季「群星激斗」开幕!全新LR武将「魏延」「管夷吾」6月更新登场
- 蝶依斓江苏常州蝶依斓布艺沙发店即将盛大启航-
- 巴西制定并发布饮料质量标准
- 光荣成立AAA工作室原因揭晓! 突破传统探索3A游戏新可能
- 健康体检机构调研结果显示:“检查结果是否科学准确”困扰消费者
- 欧诺门窗邀您参加第26届中国(广州)建博会,体验健康家居生活
- 搜索
-